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乔木的新体咏物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其新体诗的精华所在,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鲜明的艺术特征,诸如由物起兴、物显人情;托物抒怀、物人一体;借物述理、生动形象等等,极具艺术魅力,为新体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2.
《他们是瞎子》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小说描写了一对盲人夫妻在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相互体贴、相互慰藉、相濡以沫的故事,情节内容简单至极,然而描写艺术手法炉火纯青的运用给了这篇小说无穷的生命力。本文通过深入挖掘情节描写手法在小说中多角度的运用,揭示了作者描写写作技巧的真实感人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就业困难群体及其社会支持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业困难群体是指在求职和就业中容易和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人群,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女性就业者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问题表现在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同时,就业困难群体问题的存在且日趋严峻,也必然影响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制度和政策上的扶助,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和非正式网络的扶助作用,逐步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问题,才能体现社会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稳定,化解政治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是以“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心即理”的心学理论作为其思想的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他以树为喻,认为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这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通过解读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即教育要顺应性情,因材施教,注重独立探索等。其思想对当今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启示为:清晰认识儿童,把握自然生长规律;随人分限所及,对儿童有适度期望;尊重而非压制,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注重德行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重视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着重实践探索,锻炼儿童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5.
接受史研究能为文学经典的当代价值确证提供参照。梳理《祝福》的文学研究史与教学解读史可以发现:该小说在政治与审美两种力量的博弈中经历着曲折的接受历程;在语文学科视阈下显示出由“工具”向文学本位转变的趋势。文学研究与教学解读不应偏离与割裂,《祝福》的价值传播需获得学科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具有微规模性、创新驱动性、开放生态性和交互民主性的特征,其改变了社会的生存状态、高校学生的思维认知和行为方式,冲击着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围绕微时代的"小""微"思维,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制度设计、学术发展、专业技能、社会实践、互动平台等环境要素出发,探讨大学生教育管理生态系统的运行逻辑和组织功能,以构建和谐、多元的教育管理生态系统,强化服务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儿童在与博物馆的互动中,浸润式地欣赏、体验、探索,逐渐萌发并形成博物意识。与博物馆学习相比,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体现了博物意识范畴中的收藏意识、观察意识、互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提高儿童科学探究的质量,教师应结合博物意识采取适宜的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8.
侯丹丹 《现代妇女》2014,(9):147-147
语文学科性质之争是我国学科性质争论中最为持久的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热点。暂且把语文性质之争悬置或寻找比性质之争更亟待解决的语文问题,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性质之争上相持不下的冲突,也可以有效推进语文教学。在深入阅读、分析文献的基础上,从"思想端正、文本解读、目标表述、美育实施"四个方面谈除语文性质之争外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以期在语文学习,语文课实施等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王朔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本文从"我"这个叙述视角出发,展开论述,并且以作品《动物凶猛》为例,深入探究王朔作品中叙述技巧,揭示其耐人寻味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10.
论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失业弱势群体及其风险管理机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失业弱势群体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群体,其风险包括生存风险、心理危机,以及所引发的社会冲突事件。失业弱势群体的生存风险具有循环性,心理危机具有群体性,而其所引起的社会冲突则具有“风险升级”特点,因此,失业弱势群体的风险管理必须建构层级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建构冲突“安全阀”机制、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实施积极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